资本涌入带来量子计算泡沫?牛津物理学博士发文惹争议
牛津大学量子工程系统研究小组的Nikita Gourianov博士(研究方向:原子与激光物理学)在《金融时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量子计算泡沫》[1]的文章,引发了业内关注和争议。
他写道,近来数十亿美元涌入该行业,最终以IonQ、Rigetti和D-Wave等著名量子计算公司的上市达到高潮。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这个领域不断发展壮大,科学家越来越倾向于夸大其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对量子物理学一无所知的推销员式的人物进入了这个领域,在公司中担任高级职位,只专注于制造声势。这样过了若干年后,对量子计算前景的极度夸张的观点成为主流,导致贪婪和误解持续存在,并形成了泡沫。
Nikita Gourianov博士
一句话总结,Gourianov认为资本涌入带来了量子计算泡沫。为了证明其结论,他提出了两个论据:1.量子计算公司没有实际的收入,2.目前尚不清楚量子计算机系统可以解决哪些商业上有用的问题。
这篇文章发表后,引发了业内关注和争议。The next web的专栏作者Tristan Greene对其提出的论据和论点进行了一一反驳[2]。
Tristan Greene
以下内容是双方观点的交锋:
争议一:量子计算公司没有实际的收入
Gourianov:IonQ、Rigetti和D-Wave三家量子计算公司合计市值30亿美元,预计今年的总销售额约为3200万美元(以及约1.5亿美元的净亏损)。事实是,这些公司或其他量子计算机构都没有实际的现金收入。他们产生的少量收入主要来自咨询服务——教育不同的公司“量子计算机将如何帮助他们的业务”,而不是真正地利用量子计算机系统相对于经典计算机系统的任何优势。因为无论经过多少年的努力,都无法构建出真正能够解决敏感问题的量子机器。还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量子纠错技术被证明,这使得何时实现构建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如果有的话)的目标变得扑朔迷离。
IonQ、Rigetti和D-Wave股价走势
Greene:我只想对Gourianov说出五个词,IBM、谷歌、亚马逊、微软和英特尔。我认为我们不需要深究大型科技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来解释这些公司没有任何财务风险。然而,他们每家公司都在开发量子计算机。目前尚不清楚Gourianov博士为何会将大型科技公司完全排除在争论之外。但是仅谷歌和IBM就有数十篇论文展示了该领域的一个又一个突破。
争议二:量子计算机系统可否解决商业问题
Gourianov:迄今为止,最著名的应用是Shor算法,用于将巨大的数字分解为组成它们的质数,这比任何在经典计算机上工作的公认对应方案都要快。由于目前用于保护我们的网络访问者的大多数密码技术主要基于质因数分解的假定难度,因此,一台能够使用Shor算法的真正实用的量子计算机的突然出现肯定会带来严重的安全危险。Shor算法是量子行业的天赐良机,导致世界各地的权威安全公司提供了不计其数的资金。然而,这里通常被遗忘的警告是,有许多不同的加密方案不受量子计算机系统的影响。将这些易受攻击的方案与所谓的“量子安全”方案轻松交换是不可能的。
Shor算法的不确定的可行性仅仅是冰山一角。关于量子计算何时何地能真正提供任何合理的好处,一直存在很多争议。最新的分析指出,没有证据表明量子计算机系统可以大大加快量子化学计算速度。对于大肆吹捧的量子计算机系统有助于药物设计的概念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息。
Greene:令人费解的是,Gourianov反对量子计算的主要论点似乎是,量子计算对于破解抗量子加密并没有多大用处。恕我直言,这就像是说我们不应该开发外科手术刀,因为它们在对抗锁子甲方面几乎毫无用处。“Shor算法是量子行业的天赐良机……”这段话似乎表明Gourianov认为,至少有一些物理学家通过说服每个人“我们需要量子安全”,从而吸引了政府和投资者。这种观点有点幼稚,像是边缘阴谋论。几年来,世界各国政府一直在与谷歌和IBM等公司的专家合作,解决加密问题。没有一个认真参与决策的人会因为糟糕的营销炒作或误导性的标题而对数学的工作原理感到困惑。
争议三:量子计算是否存在泡沫
Gourianov:为什么会有大量现金流入?主要是大肆宣传的结果。科学家的观点在社会上仍然受到尊重,因此当物理学家对一件事充满热情时,就会影响人们的想法。这种热情真正始于90年代,当时出现了各种开创性的突破,真正标志着量子应用科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开始。到了2010年代,资本大量涌入,投资人开始接受量子计算,即使他们并没有实际了解其中的原理(过去“量子比特可以同时为1和0”的陈词滥调)。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这个领域不断发展壮大,科学家越来越倾向于夸大其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对量子物理学一无所知的推销员式的人物进入了这个领域,在公司中担任高级职位,只专注于制造声势。这样过了若干年后,对量子计算前景的极度夸张的观点成为主流,导致贪婪和误解持续存在,并形成了泡沫。
一些物理学家个人认为,这没什么不好:为什么不趁事态持续的时候从中获利,从一知半解的投资人那里获取简单的资金呢?在做基本的教育分析的同时获得私营部门的工资的群体是相当大的。很难说泡沫究竟何时会破灭,但迟早会宣布这一天到来,资金也会枯竭。我只是希望,当音乐停止,泡沫破灭时,普通公众还是会听我们这些物理学家的。
Greene:Gourianov似乎是指责物理学家出于纯粹的贪婪而操纵量子计算的炒作。但总的来说,感觉Gourianov主要抱怨的不是量子计算机没用,而是它们不是很有用。这个观点没有错,量子计算还远未成熟。但毫无疑问,今天的量子计算系统确实可以工作。它们只是在许多有用的功能上还不能很好地取代经典计算机——目前还不能。
要知道IBM成立于1911年,直到1981年才制造出它的第一台个人电脑IBM 5150。一路走来,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说个人电脑市场是一个泡沫。反对者声称,这不仅对消费者来说毫无意义,而且要让个人用得起和用得上电脑,还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现在,我们都知道IBM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相应地,关于如何应对量子计算挑战,英特尔、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等公司都有自己的路线图。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无数其他大学也是如此。在与有过各种量子计算公司工作经历的数十人进行交谈后,包括Gourianov提到的那些人,我很清楚,没有人在建造量子计算机时对它们的能力有任何误解——即使是首席执行官也没有。
如果风投感到困惑,媒体炒作扭曲了技术的可能性,我会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我想不出有哪一项现代技术能让主流新闻一直保持正确。而且,相当一部分富有的风险投资家将对任何特定的技术既渴望又无知。
在我看来,要想从量子计算行业中走出谷底,就需要一个科学上的震惊,就像发现牛顿定律的一个可行的对立面一样。我们谈论的不是理论上的技术,而是一种新生的技术。
量子计算机已经存在,但就像1981年的IBM 5150一样,它们并没有真正做他们那个时代的普通计算机已经做不到的事情。不过,我还是很想听听那些在1981年说个人电脑市场是泡沫的人现在怎么说。我想40年后我们对量子计算机的看法会有所不同。
对于寻求短期投资回报项目的风险投资公司来说,量子计算或许是一个泡沫市场。但压倒性的证据表明,今天的量子计算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经典计算无法解决的问题。
也许有一群贪婪的科学家在向风投和企业家兜售毫无根据的乐观主义。但是我敢打赌,那些因为真正想要制造量子计算机才选择这个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超过了前者。
阅读了这篇文章的读者可能会问,我们应该对量子计算有信心吗?当然应该!实际上,上述两方虽然存在分歧,但他们都没有否定量子计算的作用。光子盒分享两方观点,是为了提醒业界在引入更多资本的同时警惕资本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与真正致力于构建量子计算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愿望是一致的——推动量子计算领域的良性发展。
参考链接:
[1]https://www.ft.com/content/6d2e34ab-f9fd-4041-8a96-91802bab7765
[2]https://thenextweb.com/news/oxford-scientist-says-greedy-physicists-overhyped-quantum-computing